ESG行业迎来2.0时代

1评论 2023-01-28 15:49:00 来源:阿尔法工场

  01 逐渐演变的ESG行业

  

最近对ESG的不断抵制似乎证明着当下金融体系的运营模式并不能造福社会,要求国外金融行业反思的声音愈加强烈。
ESG投资的快速膨胀已经脱离了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形成了暂时性的泡沫。
然而外界却忽略了ESG行业内部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企业可持续发展及可持续金融模式的第二阶段现已到来,ESG 2.0正在兴起。
ESG投资产品问题显而易见,但ESG基金是什么却少有人能回答,这导致行业内“漂绿”(greenwashing,即用绿色环保项目宣传造势以标榜其绿色行为,以此掩盖对社会和环境的破坏等不绿色行为)和逃脱法律责任的现象频繁发生。
但ESG批评者没有提及,监管层正研究行业内优质实践案例的指导方针以及相关机构内部制定的信披规则,并贴合实际情况去制定整个行业的服务标准,以此来重新定义ESG基金。
2021年12月,巴西自律组织ANBIMA成为全球首个将“可持续”和“ESG综合因素”设置为自身基金产品前提条件的组织。在英国和阿联酋,类似的举措正在酝酿之中。
在欧洲,《可持续金融信息披露条例》(SFDR)也正通过法律设定条例和统一标准化在正确的道路上迈出关键一步。
当ESG基金的标准逐步落地,并且ESG行业内专业知识水平有所提升,监管机构便能找到合适的方式消除“漂绿”这一乱象。
随着整个行业的前进,ESG将逐渐一分为二:内部架构上,整合ESG政策、数据以及实践而产生的金融产品,将具有识别新的金融风险以及创造价值的潜力。
外部影响上,ESG将主动产生积极的社会及环境影响,以及更为符合道德观与价值观的资金。
如果ESG准则将初步成型,那么注重内部架构上的金融产品很可能更适合投资石油与天然气,而注重外部影响上的ESG投资仍将以推动可持续发展作为目标,与当下相差无异。
资产或投资组合与ESG外现性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将会是未来ESG行业发展的重心。
02 行业数据的可控性
我们在ESG数据端也面临着一个问题。
目前,ESG市场主要基于基金经理以及银行的数据整合能力而运转,当下更多用于测算投资组合或者贷款所带来的可以是正面或者负面的影响以及所面对的风险。
对此,所运用数据的定性以及定量将是行业持续发展的波动性因素。
但是由谁来提供这些数据呢?目前有超100家评级机构在不受监管以及不透明的制度下运作。
部分在客户没有法律保护的前提下提供配套的咨询和数据服务,这种做法在机制健全的审计体系中很早就被明令禁止。
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以及欧洲的监管层严厉批评了这些机构的做法以及关键应披露信息的隐瞒,这也导致上述机构与监管层相互不认可对方的行为,两者之间的纽带关联较弱。
但ESG市场正逐步整合,大公司开始对小型公司进行收购。未来不久,大型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可能会主导市场,并将小型评级机构的数据,继而应用到自身的信用评级中。
但仍将有少量的小型评级机构存留在市场中。对于大小型评级机构,将会在评级对象公司规模、所处行业以及地理位置上出现明显差异化。相关的学术研究也将渗透ESG行业,从而完善现有的框架。
最终,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报告必须被规范。目前有14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公司使用较为普遍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制作财务报表。
但对于任意一家公司的ESG报告而言,可以基于超过30种不同标准进行制作。
标准的多样性影响了数据质量,并阻碍了公司之间的相互对比。而且并非所有的可持续发展报告都有经过适当的审计,这也为“漂绿”乱象滋生提供肥沃的土壤。
03 自上而下治理,ESG?2.0时代到来
不过这一现象正在得到改善,30多种ESG报告标准正在加速并合。未来几年,大部分公司将使用国际可持续发展标准理事会(ISSB)在2021年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上宣布的全球范围披露标准。
2022年12月29日,ISSB宣布在北京设立办公室,北京办公室的官宣,象征ISSB亚洲总部之争尘埃落定,也透露出,中国监管部门对建立全球化ESG标准的认可和重视。
对ESG内部架构和外部影响双重性质的认知缺失,将导致无法形成对ESG行业的深刻理解。
在这一点,无论是反对ESG法案有其他意图的美国政客,声称ESG沦为用于欺骗社会的道德武器的埃隆·马斯克,以及近期发布报告的《经济学人(Economist)》杂志,都揭示了对ESG概念和实践缺乏认知的特点。他们通过没有道德约束的方式去批判ESG背后的道德。
2004年,在联合国报告中首次出现的ESG,是为了防止部分生产活动对社会负面影响的放大,以及减少进而产生的道德冗余,西方世界自19世纪以来便开始注重这一问题。
ESG考量了利润回报所带来的正面外部影响,并且能覆盖所有行业。
ESG夸大影响力的措辞问题急需解决,但行业正朝向结论难以曲解、措辞易于理解的方向去发展。
理想中的ESG应是基于数理和法律,并由数据主导而形成,不应是个体主观从道德考量并由议题的形式去推进。相比于做善事,更应是正确地做事。
对ESG的怀疑将提升ESG的标准化、监管有效性以及相关学术水平,进而推动一个认知更为清晰明朗的ESG 2.0时代出现。

  04 ESG价值应被认可

  

最近批评ESG的人多为政客、监管机构以及资本市场上的机构,他们更应该批评的,是他们为一个全新领域所做的贡献寥寥无几,从而导致新领域的主要框架迟迟无法完成搭建。
当ESG行业尚未成型,而市场却急于应用,将促使人们无法认识到ESG通过对金融、社会以及环境融会贯通所带来的潜在价值。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快来分享:
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精彩推荐
智械危机来临?马斯克带头抵制GPT5!千人请命叫停“AI危险竞赛”

2023-03-30 07:51:05来源:财联社

瑞信又遭指控:协助美国富豪逃税!机构警告:新的危机要来了!俄方回击:不再通报!

2023-03-30 07:48:01来源:期货日报

3月29日晚间要闻盘点:支付宝率先行动,斥资超百亿元瞄准数字化赛道!广州城足球俱乐部宣布暂停运营

2023-03-29 21:30:35来源:金融界

第八批药品国采:规则出现多项重大调整 企业理性也不乏“小心思” 产品竞价陷分化

2023-03-30 09:21:13来源:财联社

阿里巴巴迎来史上最大调整!意味着什么?

2023-03-29 07:45:01来源:财联社

阿里,即将开始“有序扩张”?

2023-03-30 07:48:02来源:刺猬公社

ChatGPT让周鸿祎着急了,360AI提前剧透:如果出错了,别扔鞋子

2023-03-29 21:49:46来源:时代财经

ChatGPT算力需求或逆转行业周期 芯片港股集体异动上海复旦领涨

2023-03-29 14:26:49来源:财联社 马轶杰

海南提出涉案民营企业家“能不捕的不捕”,专家:不是搞特权,对所有人适用

2023-03-29 08:24:18来源:时代财经

AR/VR行业的“iPhone时刻”?苹果WWDC海报来了

2023-03-30 09:17:26来源:财联社

邮储银行完成定增 中国移动斥资450亿全额认购 跃居第三大股东

2023-03-29 20:33:07来源:财联社记者 高萍

北大林毅夫:也许以后我们一周只工作一天,一天工作5小时

2023-03-30 09:57:47来源:金融界

吉利汽车的2022与2023:锚定高价值品牌,全面向科技化转型迈进

2023-03-27 09:22:15来源: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张勇详解阿里巴巴组织架构大调整:未来会强化每个业务集团品牌,事业成功不是靠绩效来考评,是靠市场来检验

2023-03-29 08:59:04来源:金融界

最“壕”开发商,华润置地一年掷1400亿元扫货,销售逼近碧万保

2023-03-29 22:56:42来源:时代财经

微信视频号将新推“创作分成计划”、“付费订阅”提高创造者收入

2023-03-28 20:51:28来源:科创板日报

“女战士”张兰水逆,被原麻六记直播负责人手撕,还有9.8亿外债压顶

2023-03-30 10:08:02来源:时代财经

阿里24年来最重要变革!张勇详解架构调整:业务集团单独上市接受市场检验,解决员工“为谁而战”问题

2023-03-29 16:50:53来源:金融界

IFS院长马骏:防范“洗绿”、“漂绿”要从三大领域着手

2023-03-29 22:35:46来源:金融界

三年磨一舰 多领域技术全面爆发 荣耀Magic5系列国内发布

2023-03-06 17:42:50来源:金融界资讯

加载更多

更多>> 以下为您的最近访问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