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股东会|极米科技:面临芯片供应紧张问题 将重点布局海外市场

  财联社(成都,记者 苏启桃)讯,伴随智能家居的东风,不少细分领域龙头乘势登上资本市场,而身披“中国投影仪第一股”的极米科技(688696.SH)更是受到市场热捧,自今年3月3日首发登陆科创板后股价便持续上行,如今已坐上两市第三高价股“宝座”,股价仅次于贵州茅台(600519.SH)和石头科技(688169.SH)。5月10日,市场对极米科技的关注直接从二级市场延伸至年度股东大会现场,座无虚席的大会议室内,机构围绕芯片供应、海外市场、品牌建设、毛利率、研发、新品等不断发问,尤其芯片供应紧张问题被重点聚焦。

  (极米科技股东大会现场照片,财联社记者拍摄)

  极米科技主营智能投影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同时向消费者提供围绕智能投影的配件产品及互联网增值服务。目前,主流消费级投影设备均采用DLP投影技术,而DLP投影技术的核心专利都掌握在美国德州仪器(TI)公司。采用DLP投影技术的投影设备产品,其核心成像器件是DMD器件,目前极米科技全部采用TI生产的DMD器件。但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全球肆虐,导致半导体行业及部分电子元器件生产、供应持续紧张。股东大会上,极米科技董秘廖杨坦言,自今年一季度以来,TI公司的DMD芯片供应就存在一定的压力。

  “芯片行业缺货是客观存在的,整个上游包括汽车芯片需求暴增,芯片供应方其实是战略性地放弃了一些领域,甚至一些小家电也在‘缺芯’,供货周期也被不断拉长。”廖杨说,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公司与TI保持沟通,力争在其产品调整过程中和产能内拿到较多份额的芯片。而公司芯片会倾向于优先保证中高端产品的供应。

  此外,极米科技海外市场拓展问题也多次被问及,因为从2020年到2021年Q1的业绩大增,海外市场的表现均可圈可点。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28亿元,同比增长33.6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9亿元,同比增长187.79%。其中,2020年共实现境外收入1.77亿元,合并计算最终销往日本的阿拉丁产品,2020年海外收入约为4.08亿元,同比增长304%。

  而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1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2.3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946.17万元,同比增长106.87%。此前公司曾透露,今年一季度海外整体收入是1亿左右,销量约3万台,其中阿拉丁产品和其他智能微投产品收入各约5000万,阿拉丁出货量是1.6万台,由于阿拉丁去年Q1基本没有出货,因此5000万都是增量。除阿拉丁以外,其他智能微投产品销售收入的增幅约为150%。

  极米科技董事长钟波表示,未来海外是战略重点,我们用7年时间做到了中国第一,将来的目标是全球第一。“今年年初,公司把海外运营团队搬到了深圳,在深圳找了很多有海外运营经验的人才。且海外运营坚持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除了亚马逊还在做自己的官方网站。海外产品会注重本土化问题,内部研发等资源会向海外市场倾斜,多维度布局海外市场。”

  在钟波看来,放眼全球,从0到1做到全新产品形态的企业不多,诸如苹果、大疆等,且我们国内有很多产品性能大大超越国外,很多品牌在为全球化而努力,极米也是其中之一,公司有将产品推向全球的使命感。未来公司将继续加码研发,加大品牌投入,做更多消费者教育,让赛道更宽。

  (极米科技产品展示,财联社记者拍摄)

  业绩持续大幅增长,也源自于公司毛利率的持续提升。2018-2020年、2021年1-3月公司毛利率分别为18%、23%、32%和35.23%。对此,钟波表示,一方面是公司自研光机导入范围扩大,产品单位成本下降;另一方面主要为近年来公司产品的产品力不断增强,品牌影响力及市场份额在行业内长期领先。

  根据IDC数据,2018年全年投影设备市场出货量前五大品牌分别为极米、爱普生、明基、索尼和日电,出货量市场份额分别为13.2%、12.4%、6.5%、4.6%和3.7%,极米首次成为年度出货量第一品牌。2020年中国投影设备市场总出货量累计达417万台,出货量前五大品牌分别为极米、坚果、爱普生、明基和小米,市场份额分别为18.1%、10.1%、7.9%、3.7%和3.3%。

  值得注意的是,极米科技境内和境外毛利率差异较大。以2020年为例,境内毛利率为30.43%,境外则高达48.51%。对此,公司董事、总经理肖适回应称,由于海外运费、关税等比国内高很多,所以海外产品定价较高。公司此前在接受调研时还表示,海外产品虽然定价高,费用率也高,净利率和国内差不多,甚至如果海外投放能带来大效果,牺牲利润拓展市场也是可以的。公司是整体看的,可以拿国内钱支持海外,海外能持续自我造血更好。公司把净利润控制在比较可持续发展的水平,投入研发做未来技术储备。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