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 小贷公司、非持牌机构对大学生放贷被禁

  财联社(北京,记者 姜樊)讯,今日,银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通知,要求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同时被叫停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的还有非持牌机构。尽管监管放开了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渠道,为大学生贷款“堵旁门”、“开正门”,但银行、消费金融公司针对大学生的互联网贷款亦被要求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

  业内人士普遍表示,收紧大学生互联网贷款十分有必要。“校园贷”已经出现社会问题,也存在较高的贷款风险,监管必须作为。通知意在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防止一些机构通过精准营销广告等方式,给大学生片面灌输“超前消费”、“过度消费”观念,造成其落入校园网络贷款陷阱。

  不过,通知的下发,也意味着一些以大学生为主要客群的小贷公司、互联网平台将受到重大冲击。

  “堵”小贷、助贷机构 防止大学生落入网络贷款陷阱

  五部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小额贷款公司要加强贷款客户身份的实质性核验,不得将大学生设定为互联网消费贷款的目标客户群体,不得针对大学生群体精准营销,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

  对于已发放的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通知》要求,小额贷款公司要制定整改计划,已放贷款原则上不进行展期,逐步消化存量业务,严禁违规新增业务。

  “这意味着把‘校园贷’的‘旁门’堵死了。”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互联网平台的消费信贷产品普遍以小额贷款公司为其运营主体,一些机构存在不当使用数据驱动的营销策略。通过推送产品营销广告,片面地进行观念灌输,一些大学生逐步接受“超前消费”“过度消费”观念,容易落入校园网络贷款等陷阱。

  这已经不是监管部门首次下发针对“校园贷”的文件了。2017年6月,银监会等部门曾发布加强校园贷的通知,叫停了网络借贷平台开展校园信贷业务,禁止培训、就业类机构捆绑信贷产品。

  董希淼认为,银保监会等部门此次再下发规范“校园贷”文件,并以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为重点,禁止小额贷款公司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明确放贷机构客户营销管理和风险防范要求,具有针对性,有助于进一步规范大学校园金融服务,维护大学生合法权益。

  “开”持牌机构 防范大学生过度借贷

  监管多次对大学生互联网贷款严控,并不代表完全“堵死”大学生贷款的路径。根据《通知》规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仍可以继续对大学生群体进行“展业”,但仍要控制风险、整改违规业务。

  多位业内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大学生的贷款需求与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产品存在“错层差异”,大学生并非毫无贷款需求,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产品缺失,让一些非正规机构提供的信贷产品“趁虚而入”,也造成了诸多乱象。

  董希淼表示,商业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等正规金融机构,开展大学生信贷业务,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例如借贷成本较低、风控能力较强、机构网点较多等等。因此,正规金融机构应针对大学生群体开发有针对性的新产品,如提供额度适中的信用卡、消费贷款、创业贷款等,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金融消费习惯,积累更多信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金融机构的合规校园金融业务,将成为 ‘校园金融’市场的主力军。”柒财智库首席研究员毕研广也表示,允许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面向大学生展业,源于这些金融机构在贷前审查、各项业务管理上更为合规,银行账目也清晰可查。但银行也应进一步优化风控体系,针对大学生这种特殊群体,设计更适用的产品,并且按照要求和规定,不搞精准营销,不过度借贷。

  对于《通知》提出的“要严格落实大学生第二还款来源,严格把控大学生信贷资质”的要求,董希淼认为,加强对第二还款来源的审核,可以从源头上把控信贷风险,减少大学生盲目借贷行为的发生;他认为还需要采取“刚性扣减”的原则,防范对大学生多头授信、过度授信。

  部分小贷公司、助贷公司或遭遇重大客源危机

  有业内人士表示,当下互联网贷款群体普遍在20岁到40岁之间,一些互联网小贷公司、互联网助贷公司均将大学生群体作为重点开拓的对象。一些小贷公司大学生占比甚至达到了6成。

  通知的出台,对上述公司来说,是一场重大的危机。可以预见的是,一场大规模的业务调整将不可避免。

  “这意味着一些仅有网络小贷牌照的互联网巨头平台,未来都不能再给大学生放贷款,这将对他们的业务造成重创。”一位小贷行业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这些平台想要重新开展“校园贷”,则需要申请消费金融公司的牌照或银行牌照。

  助贷机构的业务也将受到重大影响。通知专门强调,放贷机构外包合作机构要加强获客筛选,不得采用虚假、引人误解或者诱导性宣传等不正当方式诱导大学生超前消费、过度借贷,不得针对大学生群体精准营销,不得向放贷机构推送引流大学生。

  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助贷公司未来也不得再像此前一样,将大学生群体作为重点开拓对象,这也意味着一些以校园为主要开拓渠道的助贷公司,必须切换场景。

  “这将对小贷公司、助贷公司等机构对客户的审查带来巨大挑战。”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黄大智表示,如何甄别新增客源是否是在校大学生身份仍是难点。他认为,将目标客群上调至年龄到23岁以上,可避免大部分在校大学生的贷款申请,再加以更严格的审查力度,或许是可行方案。但他也表示,如此一来,这些机构将面临显著的客源减少,机构的商业可持续性又面临困难。

  此外,《通知》要求,各地在前期网贷机构校园贷整治工作的基础上,将小额贷款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各类放贷机构纳入整治范畴,综合运用网站监测、资金监测、现场检查、数据分析等各类手段,进一步加强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的监督检查和排查力度。同时,将加大对非法放贷机构的排查和打击力度。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