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加快破译“猪芯片” 引导养猪业转型升级

  财联社(成都,记者 柴刚)讯,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今年递交六项两会提案,其中两项涉及养猪产业。他建议,尽快出台“中国种猪”重大项目研发和推广后补助政策,对核心育种场、保种场提供非瘟防控用地支持,鼓励种业企业多形式、跨行业跨国“引技”“引智”,解决当前“猪芯片”问题;同时,科学引导生猪养殖产业转型升级,缓解“猪周期”波动。

  刘永好指出,当前我国在“猪芯片”问题上,存在育种体系不完善、投入严重不足、符合条件的现代化育种场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新技术应用滞后、技术人才短缺、种猪测定基础薄弱、单个项目规模小、疾病威胁严重、地方猪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等问题,与中国生猪养殖消费第一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洋芯片”没有本土化,“土芯片”又低效濒危,“杜长大”等曾曾祖代种猪长期依靠进口,直接影响了我国在非瘟冲击后产能恢复的质量、速度和效益,也极大地制约了我国猪产业的发展。

  下一步,随着全行业非瘟防控水平的提升,新增的生猪产能陆续兑现,但不能因供求关系缓解,而再次回归“短平快”的发展格局,降低对“猪芯片”的重视和投入。

  为此他建议,国家应尽快出台“中国种猪”重大项目研发和推广后补助政策,以“企业先投入、国家补一半”原则鼓励种业企业积极投资发展种猪研发、基础设施、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攻关项目,同时发挥好现代种业国家发展专项基金的作用。对核心育种场、保种场提供非瘟防控用地支持,保障祖代种猪场的生物安全和运营能力,建立真正可商业化推广、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种猪”选育-扩繁-推广产业体系。

  此外,需要国家层面支持、鼓励种业企业“走出去”,快速获得行业先进经验、核心技术;同时支持企业“请进来”一批大数据、生物工程、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国际化人才。

  刘永好同时指出,当前我国养猪产业规模化率自非瘟前的46%疾升至53%,但依旧远低于国际水平。截至今年1月,国内能繁母猪存栏量已连续16个月增长,按此增速发展,在两三年内生猪存栏量将达7-8亿头,远超市场消费量,猪周期又将加速见底。

  为预防产业“一哄而上、一冲就散”,因资本过热推动产能严重过剩,甚至在下轮猪周期下行冲击时,出现“还不上贷款就杀母猪、砍猪场”的极端情况,有必要出台一系列引导政策,规划好、调控好、储备好、利用好现有生猪产能。

  他建议,一是继续支持以家庭为核心的中小散户适度养殖,一方面由国家提供信贷支持,另一方面鼓励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帮助小散户加快转型升级,以缓解原本家庭养殖“小散户”面临的压力,同时帮助农民增收。

  二是通过宏观调控手段,对规模化养殖企业设置有梯度的准入资格,预防产能过剩,支持符合行业资质、长期扎根农业、拥有核心技术和高层次人才的企业规模化发展。具体可参考农业发达国家对产业的调控经验,对10万头以上规模的养猪企业设置许可证/行业准入制。

  三是细化养猪企业的环保准入标准、加快健全环保副产品资源化利用的行业标准、以政策形式规范为防控非瘟新增的产业用地需求。

  四是由农业农村部牵头,联合相关部门构建打通全产业链的产业大数据监测平台,以科学预测、及时调控投资、产销、供需关系,以引导理性投资,降低猪周期波动幅度,减少信息滞后带来的猪周期波动风险。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