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保费或近7000亿 健康险融合健康管理是增长关键

  财联社(上海,记者 崔喜善)讯,健康险现状如何?未来将往何处去?9月19日,众多业内人士齐聚首届中国保险业健康管理论坛,对健康险行业进行深度剖析,讨论未来发展方向。

  平安医保科技联席董事长兼CEO方蔚豪表示:“商业健康保险市场未来必将有巨大的增长空间。调查数据显示,预计2019年,我国健康险保费收入将达到6523亿,未来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有望超过16%。”

  中保协秘书长商敬国也表示:“在2014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以来,商业健康保险得到快速发展。2013-2018年间,年复合增长率达37.6%,已成为我国商业保险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今年上半年,健康险保费收入3976亿元,同比增长31.7%。”

  不过,商敬国也指出:“中国保险业健康险发展速度非常快,但是健康险业务结构很不合理,重疾险占比过高,医疗险占比过低。”

  方蔚豪亦表示了自己的看法,“国内健康保险业在快速向前迈步的时候,也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以往传统保险仅针对保险产品自身,覆盖范围相对较窄,而现在市场的需求已向投保前后两端广阔延伸,如何科学、高效管理延伸端给从业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其次,商业健康保险原来仅面向于健康人群,现在已逐步开始覆盖非健康,也就是带病人群,构建全人群的健康保险已刻不容缓;再者商业健康保险原来只是一个主体,但是现在需要对接医院、医药等,系统多,接口杂,标准不统一,形成了大量的“信息孤岛”,更需要相互数据融合、共享与适应。最后,目前健康保险产品相对还比较单一,服务形式也受较大局限。”

  在此形势下商敬国认为,“健康保险需要重新定义,健康管理将成为健康保险重要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融合发展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必要路径,也是推动保险行业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2014年以来,党和国家对保险的要求从加强风险保障作用进一步深化到参与全民健康的管理和服务,健康保险的定位从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核心元素进一步丰富为“以健康为中心”发展战略的重要助推器,意味着未来保险行业要围绕健康管理多下功夫。

  保险机构作为健康服务提供者、消费者的角色和定位也发生新的变化。保险公司不再是仅仅为医疗和健康服务消费买单的“出纳”,而是借助其支付方的功能,成为消费者健康管理方案的提供者和托管人。在提供传统风险保障的同时,也承担着整合健康服务资源、管理健康发展曲线的职责。健康管理与健康保险之间有着融合的天然纽带。

  不仅如此,商敬国还表示,发展健康管理还有降低医疗费用、加速产业链融合、不断满足需求、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大数据的好处。

  首先,健康管理能降低医疗费用。通过预防疾病发生、延缓疾病发展、降低疾病发生率,健康管理能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而保险公司的赔付风险就减小,客户支付保费也降低了,这样可以利用更多资源用于提供更优质的健康管理服务,从而达到三方共赢的良性循环。

  其次,可以加快产业链融合,提升客户的体验。我国目前报销式的商业健康险模式使得医疗机构在整个服务链条中处于主导地位,商业健康险公司因医疗信息不对称而无法在医疗控费、解决医患矛盾纠纷等领域发挥应有作用。针对这一问题,商业保险可以借助健康管理服务,通过提供健康指导、诊疗干预和健康教育等方法,缓解以医、患、保三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共同推动提升健康支持在常规治疗流程中的作用,推动健康管理在基层社区医疗服务体系、在家庭医生诊疗模式中的作用,以健康管理为起点,逐步建立保险机构和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机制。

  再次,可以不断满足需求最为迫切,而供给严重不足的特殊人群对健康保障的需求。健康管理对于对术后康复的重疾病人、慢性病患者、老年人、亚健康人群来说尤其重要。而这些恰恰是最需要保障、但是商业保险公司最"惧怕"的人群。如果与健康管理行业合作,保险机构就能建立涵盖“病前”、“病中”、“病后”的全流程管理模式,降低这些人群的风险水平,扩大商业健康保险的保障范围,使更多人受益于医疗保障。

  最后,可以充分发挥商业健康险大数据管理的专业优势。以全流程、多场景为特点的“大健康”管理模式需要以健康大数据为技术基础,而健康保险则有着与生俱来的大数据基因--它的核心是生产、管理和使用健康大数据,利用自身的精算技术优势,整合并揭示各类不同数据背后的匹配规律,主动管理未来健康风险,实现服务者、购买者、消费者之间的共同利益诉求,提升各类管理手段在改善人群健康状况、合理控制医疗费用方面的效率。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