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上海,研究员王紫晗)讯,近日,康辰药业深陷减持风波。
9月11日晚,康辰药业公告称,持股10.35%的股东GL因企业资金需要,拟在未来6个月内减持不超过1656万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0.35%,即清仓式减持。
财联社注意到,早在8月28日晚,持有9.64%的股东北京工投称因自身经营需要,拟减持不超过总股本的6%。
也就是说,半个月内,2位持股5%以上的股东先后宣布减持康辰药业。公告披露,北京工投和GL欲减持的股份均是IPO前取得,在此之前属于限售股,2019年8月27日后,上述股份才上市流通。
前脚解禁,后脚宣布减持,这样的操作在A股市场早已不足为奇,但两位大股东同时大额减持,不免令人惊讶。
那么,问题来了,康辰药业背后有何风险?
公开资料显示,康辰药业主营业务为开发、制造及营销创新特药,于2018年8月登陆A股市场。
不久前,康辰药业发布2019年二季报。前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44亿元,同比增长11.45%;归母净利润1.49亿元,同比上涨48.65%;扣非净利润为1.36亿元,同比增长38.64%。
然而,这样的业绩增长全是靠一款产品,康辰药业表示主要系公司主要产品“苏灵”销售额较上年同期增加,及利息收入等较上年同期增加所致。
实际上,一直以来,苏灵都是康辰药业的收入、利润来源。
据悉,“苏灵”是一种高纯度、单组分血凝酶临床止血药物,是目前国内血凝酶制剂市场唯一的国家一类新药。根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的统计数据,目前的止血药市场中规模最大的止血品类是血凝酶制剂。截至2019年6月,“苏灵”已在中国超过2300家医院销售,其中三级医院超过1000家。
唯一的创新药,让康辰药业单一产品打天下,这里面的风险不言而喻。一旦有竞争对手发起冲击,康辰药业不可避免会在毛利率上让步,其净利润将大受影响。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苏灵”的核心专利将在2029年到期,也就是说,其专利保护仅剩10年。
为了对抗单一产品过分依赖的风险,康辰药业也开始抓紧研发新品,据财报披露,公司在研产品包括4个国家抗肿瘤一类新药和2个仿制药。
但财联社发现,相比国内众多医药企业,康辰药业“重营销,轻研发”的习惯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研发费率上来看,2017-2018年,康辰药业研发费率还是远低于同行。在五家可比上市公司中,其2017年研发费率直接垫底,为5.45%,2018年稍微有所上升,排名倒数第二,仅比倒数第一多0.09个百分点。
2019年以来,康辰药业在研发方面有所加强,2019年上半年,康辰药业研发支出为0.52亿元,研发费用/营收的比例为9.53%,排名第三。
再看销售费率。公司销售费用包括职工薪酬、宣传推广费、销售人员差旅费、产品运输费用等。其中,宣传推广费占比最大,2019H1高达96%。
2017年-2019年上半年,康辰药业的销售费率均居同业之首,逾50%,远远超出可比行业的A股上市公司。
总体来说,康辰药业研发费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可销售费率却稳居行业之首。
不过,即便如此,康辰药业还是颇受知名牛散赵建平的青睐。
2018年三季报,赵建平现身康辰药业十大流通股东,持有50万股,名列十大流通股股东首位。随后三个季度,赵建平持续加仓,截至2019Q2,其共持有160万股份,占流通股比例为4%。



- 全球央行持续增持黄金储备,多重利好助推黄金板块迎来重大投资机遇!
- 重磅利好再袭,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加速,超亿元订单激发万亿级市场潜力!
- A股再迎重磅利好!财政部新规撬动万亿险资入市,高股息资产成“香饽饽”!银行股年内9次被举牌
- 国产减重新药在深圳开出首张处方,适合传统方法无效的顽固性肥胖患者
- 第五届RISC-V中国峰会即将召开,国产开源芯片生态加速成型
- “反内卷”,刷屏!过去一周券商发布176篇主题研报、召开79场主题路演
- 线下市场销售额增长超800%!东北地区空调需求爆棚,新轮国补资金将陆续到位有望接力刺激国内需求释放
- 三星正建苹果折叠屏专用产线,设备更换等工作已于去年下半年启动
- 超导电动高速磁浮列车亮相,高温超导材料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已批复2220亿!最高或增加3.15万亿资金,险资调研超8000次积极“布局”A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