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15个月销量下滑 阿特兹“伪换代”难救一汽马自达

  财联社(北京,记者 杨铮)讯,8月20日,一汽马自达“全新一代阿特兹”正式上市。尽管一汽马自达一直强调新车的“换代”属性,但无法掩盖这款新车的改款实质。

  在马自达已经在海外市场大规模推出涡轮增压车型的背景下,一汽马自达却迟迟无法将其引入国内市场,马自达的诚意或一汽马自达的实力不免令人生疑。而对一汽马自达而言,更艰巨的任务是如何凭借这样一款新车,来挽救已连续15个月下滑的销量。

  海外早已换装2.5T,国内仍缺席

  尽管涡轮增压发动机早已成为细分市场的主流配置,但这次一汽马自达带给中国消费者的全新一代马自达6阿特兹,搭载的仍是老款阿特兹的2.0L和2.5L自然吸气发动机。除此之外,新车仅在外观、内饰及部分配置上有所调整,对车身架构只有细节上的修补,并未做大的变动,按照业内通常的划分,很难将其归为换代产品。

  近年来,丰田、本田等日系车企也纷纷拥抱涡轮增压技术,与阿特兹同级的凯美瑞、天籁、雅阁等都开始向国内市场投放搭载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车型,而马自达仍然坚守其基于创驰蓝天技术的自然吸气发动机。面对中国消费者的疑问,马自达的对策是将自然吸气发动机包装为技术更先进的产品。

  马自达一位日方高管曾对记者表示,马自达坚守自然吸气发动机的原因,就是看中其比涡轮增压发动机更直接更线性的油门响应,能够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驾控体验。

  实际上,马自达对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执念”只是在中国市场。面对全球范围内的减排政策与消费需求的双重压力,在国际市场上马自达早已积极布局涡轮增压技术。

  在美国市场,马自达6的2018款和2019款车型均搭载了2.5T发动机,且仅供中高配车型选用。不难看出,涡轮增压技术并未与马自达标志性的“创驰蓝天”技术相悖,也不会妨碍其驾控体验。当地消费者的反应也是如此,2018年,北美市场为马自达贡献了42万辆的销量,是其全球第一大市场。

  销量15个月连跌,新阿特兹或难逆转

  在将阿特兹引入中国市场5年后,一汽马自达仍未能将既能满足市场需求,又代表马自达先进技术的2.5T发动机引入新款车型上。而一汽马自达对阿特兹产品更新的漫不经心,换来的是市场对阿特兹的消极反应。

  根据马自达中国发布的销量数据,今年7月阿特兹销量仅为3844辆,1-7月累计销量21722辆,月均仅3000辆出头,在同级车中排名落后。

  作为一汽马自达仅有的两款主销车型之一,阿特兹的疲软直接导致了一汽马自达销量的长期走低。今年以来,一汽马自达月度销量皆为同比负增长,前7个月累计销量46218辆,同比下跌31%。

  即便是国五车型清仓处理的6月份,一汽马自达也只是将跌幅收窄到4.5%,并且在7月继续出现18.9%的下跌,这同时也是其连续15个月销量同比下跌。此外,一汽马自达已经连续16个月单月销量不足万辆,今年7月仅为6500多辆,正逐渐滑向市场边缘。

  按照一汽马自达今年的产品规划,改款CX-4至少要等到11月上市,这意味着新款阿特兹将承担今年余下时间一汽马自达的“销量担当”。作为同级车中的一款弱势车型,阿特兹要凭借滞后海外市场一年多的技术为一汽马自达止住销量连跌,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产品线单薄,马自达并网压力再起

  在公布今年上半年销量数据后,马自达(中国)董事长渡部宣彦承认,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整体表现低迷,又恰逢产品的交替周期,导致马自达品牌销量情况非常严峻。

  从最新的7月数据来看,马自达中国面临的情况依旧严峻。在6月跌幅短暂收窄之后,7月马自达的销售表现重新开始下行。今年前7个月累计销量12.3万辆,同比下跌25.9%,要完成全年27万辆的目标,压力颇大。

  业内人士认为,产品线过于单薄是马自达的核心问题。名义上,一汽马自达和长安马自达加起来共有7款产品在售,但马自达自己也承认,主销车型一共只有四款。

  此外,在合资车企纷纷进军新能源车市场之时,马自达也将在年底推出一款纯电动车型。但是,由于自身核心技术薄弱,马自达的新车需要同长安马自达共同研发,因此一汽马自达预计很难得到新车的销售权,这不仅加剧了长久以来两个渠道之间的失衡,更限制了马自达抢占市场的机会。

  在这样的背景下,马自达对两个渠道进行整合的消息不断传出。尽管马自达中国方面一再表示,不会进行渠道整合,并会对私下进行共店销售的经销商进行处理,但在业内人士看来,对面临巨大压力的马自达来说,渠道整合也许是更好的解决方案。

  “马自达本身是一个体量比较小的车企,同时支持一汽马自达和长安马自达两个合作伙伴并不轻松。”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马自达两条渠道分立的成本过高。“如果能够利用渠道整合带来的倍增效应,对整个马自达在华的发展来说是有利的。”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