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身”国企连续4个一字板 *ST东南能否走出业绩困境?

  财联社(南京,记者王俊仙)讯,7月4日,*ST东南(002263.SZ)截至上午收盘跌幅2.76%,终结此前的四连涨。

  7月3日,深交所向*ST东南发出问询函,要求其结合公司主营业务的经营环境、市场竞争、产品毛利率及其变化情况,说明连续7年扣非后净利润为负的原因,主营业务是否具备可持续性盈利能力等。

  事实上,此前助长*ST东南连续4个一字涨停的因素包括国资入主等,那么国资入主后,能否助力*ST东南走出业绩困境呢?

  连续7年扣非净利润亏损

  资料显示,*ST东南2008年登陆中小板,主导产品包括可降解多功能塑料膜新材料系列,电子、化工、医药、军工膜基材系列,光转换农膜系列等。

  从营收指标来看,*ST东南上市第一年和第二年营收均同比下滑近两成至11.68亿元和10.76亿元,2010年营收同比增长三成至14.07亿元,但随后连续三年走下坡路,到了2013年,营收只有7.44亿元,此后*ST东南营收大致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2018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4.65亿元。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ST东南的营业利润自从2012年以来已经连续6年亏损,2018年*ST东南营业利润转为盈利1000万元。但从归母净利润上来看,*ST东南并未连续6年亏损,仅在2012年、2014年、2016年和2017年亏损,也因此其在2018年戴帽。

  上海财经大学500强企业研究中心财务与金融学教授宋文阁博士告诉财联社记者,财报显示,近几年东南的毛利率都非常低,有的还是负数,这表明这家公司主业不突出,产品盈利能力很弱,市场产能过剩。

  事实上,*ST东南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已经连续7年亏损,亏损幅度从7600万元到6.7亿元不等。亦即,近七年中*ST东南实现归母净利润为正的年度,均是依靠非经常性损益,而在2012年、2014年、2016年和2017年,非经常性损益无法覆盖亏损的年份,*ST东南归母净利润才出现亏损。2018年,*ST东南更是依靠非经常性损益实现摘星脱帽。

  财务报告显示,2018年,*ST东南来自非经常性损益的金额合计1.5亿元,占净利润的比例为374%。其中,*ST东南的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8115万元,主要是子公司宁波大东南万象科技有限公司转让部分土地使用权和厂房,此外其还获得政府补助2843万元。

  6月27日晚间,*ST东南发布2018年年报并申请摘星脱帽的公告,随后的4个交易日,*ST东南连续一字涨停。

  国资接盘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ST东南连续4个一字涨停还受到同日另一则公告的影响。

  6月27日晚间,*ST东南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浙江大东南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大东南集团”)所持的5.24亿股公司股票在网络公开司法拍卖,诸暨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诸暨水务”)最终成为重整投资者。

  资料显示,诸暨水务成立于2001年12月31日,注册资本1亿元,是一家国有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经营制水、供水、污水处理、水道工程安装及维修服务,给排水技术开发,水质检测服务等,实际控制人为诸暨市国资委。

  7月2日公告显示,权益变动完成后,大东南集团不再持有上市公司股份,水务集团直接持有*ST东南总股本的27.91%,成为第一大股东。

  水务集团表示,此次权益变动的目的是看好大东南所从事行业的未来发展,认可大东南的长期投资价值,并通过本次权益变动丰富水务集团的产业布局。未来,水务集团将积极参与上市公司治理,并利用政府资源,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提升社会公众股东的投资回报。

  宋文阁认为:“股权过户后,表明控制权转移了,就从民企变成国企了,这对上市公司肯定是利好。地方国有资本要做强做优做大,但像东南这样的公司,要实现盈利与成长就要‘动大手术’,沿着产业链思维有两条路,一条是沿着原来的产业链做,重整重塑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另一条是企业转型,大股东重新注入资产、输入管理,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地方国有资产的证券化,提高国有资产证券化率,提升国有资本效率,这也是最快、最有效的方式。”

  除此之外,财联社记者注意到,*ST东南还面临其他风险,其于2019年5月10日收到《调查通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及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进行立案调查,目前正处于调查过程中。也因此,其2018年年报被出具带有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对此,*ST东南工作人员表示:“公司目前处于立案调查阶段,尚无结论性意见。公司要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和完整,后续有实际进展将及时予以披露。”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