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宽松预期升温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例会重申“不搞大水漫灌”

  财联社(北京,记者 姜樊)讯,纵观全球经济金融形势,货币政策宽松预期已经升温。除了今年以来超过10个国家央行宣布降息决定以外,预测美联储在今年下半年的降息预期经济学家也越来越多。中国央行的态度则成了近日热议的话题。

  今日,央行再次释放“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信号,不搞“大水漫灌”。央行今日在其官网发布消息称,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19年第二季度例会明确,“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

  这一说法被业内人士看作是央行正在释放“不会直接降息”的信号。不过,“稳健的货币政策”,业内学者认为,这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而根据中国当下现状适度调节仍将成为主流。

  10余个国家降息 中央央行暂按兵不动

  “从国际上说,全球进入降息通道,尤其是美联储降息概率加大,将增大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空间。”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宗良表示,从国际来看,今年已经有15个国家进行降息,其中印度已经3次降息。国际上各国趋于宽松,降息已经成为主流。但是对于中国而言,是否采取直接降息的方式,在下半年依然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中,还应该持有更加审慎的态度。

  实际上,中国是否将采取降息措施,除了国际因素以外,更重要的是要看国内经济走势。而市场目前普遍认为,今年下半年,中国经济走势的下行压力仍将持续,这意味着进一步的逆周期货币政策调节将变得十分重要。在此前不少业内人士看来,直接降准可以引导市场利率更直接、更有效地下降,有助于中国当下经济的平稳发展。

  不过,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国际汇率、国际收支只是货币政策参考的指标之一而已,且其权重不算最高。而从国内环境来看,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可能更加适合。

  不仅如此,民生银行分析师袁雅珵也认为,央行是否降息取决于国内经济增长和价格形势变化,跟进降息必要性不大。“当前外部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内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货币政策应坚持逆周期调控。但在经济增长并未失速、结构性去杠杆继续推进和房地产市场调控继续从严的背景下,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将体现出定向结构性特征,总量投放上更加灵活审慎,结构上进一步调整优化,没有必要实施“大水漫灌”式的全面宽松,不会出现根本性转向,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可能性不大。”

  货币政策或以稳为主 调整会用哪些方式进行?

  在央行的表述中,不搞“大水漫灌”,但也要“松紧适度”,在业内学者看来,这可能意味着不断的间接调整还将持续。而逆周期调节仍将是货币政策的重点。

  “今年通过间接调节的方式来引导市场资金及利率的下降,或仍是央行的主流做法。”中金所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赵庆明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并非现在才有,而从央行以往的做法上来看,通过TMLF、MLF等工具进行调节的可能性依然较大。

  中国国际金融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宗良则表示,后续的货币政策调节或将更加注重引导银行贷款基础利率下行。降息对引导企业融资成本下行效果会更加明显。今年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金融机构贷款加权利率不降反升,凸显了当前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面临的困境。近期各主要经济体降息政策的出台,也为中国实施价格型调控创造了条件,预计降息将逐渐成为货币政策操作的重要选项。但降息也将通过间接调节的路径推进,而非直接降息:降低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利率(如TMLF、MLF)到降OMO操作利率,再到降LRP利率。

  此外,袁雅珵也表示,除此之外,预计央行未来将更加注重市场预期管理,通过多种定期与不定期方式向市场传达重要政策信号,以引导市场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