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千家县域农商行降准3.5个百分点 助力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

  财联社(北京,记者李愿、姜樊)讯,距离国务院常务会议过去近20天,中小银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框架开始落地。5月6日早间9:29,央行发布公告决定从2019年5月15日开始,对聚焦当地、服务县域的中小银行,实行较低的优惠存款准备金率。这也是央行近年来罕见在股市开盘前宣布降准。

  央行表示,对仅在本县级行政区域内经营,或在其他县级行政区域设有分支机构但资产规模小于100亿元的农村商业银行,执行与农村信用社相同档次的存款准备金率,该档次目前为8%。

  “约有1000家县域农商行可以享受该项优惠政策,释放长期资金约2800亿元,全部用于发放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 央行公告显示。据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全国共有1427家农商行。

  根据央行2018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目前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的基准档次大体可分为三档,即大型商业银行为13.5%、中小型商业银行为11.5%、县域农村金融机构为8%,也就是说此次政策落地后约1000家县域农商行存款准备金率由第二档变为第三档,降准3.5个百分点。

  中小型商业银行主要包括股份制商业银 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民营银行和外资银行。县域农村金融 机构主要包括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和村镇银行。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定向降准操作在国常会之后即已进入央行的日程表。

  实际上,4月1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抓紧建立对中小银行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框架,针对融资难融资贵主要集中在民营和小微企业的问题,要将释放的增量资金用于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在随后的国新办吹风会上,央行相关部门负责人也表示,当前要同时考虑“总量”和“结构”的问题——总量上保持合理充裕、合理增长,结构上进行调整,引导部分领域的金融资源支持民营小微企业,可以保证宏观杠杆率的基本稳定。

  “此次降准为真正意义上的定向降准,”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对财联社记者分析称,有助于农商行回归本地、回归本源;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中小银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框架的建立;同时有助于引导和鼓励农商行扎根本地,发挥地缘、人缘、亲缘等优势,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经济。

  董希淼表示,此次降准还有助于中小银行发展,我国以民营银行、农商银、农信社为代表的中小银行占比已经较高,重点不是在数量上做文章,而是在质量上下工夫,即如何更好地支持它们健康稳健发展。“定向降准进而实行差别化的存款准备金率,有助于推动中小农商行健康稳健发展,推动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形成,进而更好地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赵庆明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此前央行一直通过MLF、TMLF向市场释放资金,但是中小银行通过这些工具获取资金的可能性比较低,而此次定向降准主要针对的就是这些中小银行,这让中小银行获得资金成本有所下降。

  事实上,在定向降准之外,央行还曾表示,对县域农商行和县域农村金融机构用于当地贷款发放的资金达到其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的,可在相应基准档次上降低1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要求,今年已有部分县域农商行和县域农村金融机构享受这一政策。

  “定向降准虽然是结构上的政策,但从总量上也释放了流动性。从总量上来说,央行此次释放了一定流动性,从短期上看是对外部环境变化十分及时的对冲手段。”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从中长期来看,定向降准的空间还会持续,因为金融供给侧改革的着力方向就是结构性政策,核心是将信贷投向小微、民营企业,中小银行显然是最好的载体。持续地向中小银行实施更低的准备金,已经是结构性调控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样可以更好地降低薄弱环节的融资成本,更好地实现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4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会议除建立中小银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框架外,还在扩大再贷款、再贴现、推广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等政策方面提出要求。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