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业内人士,我来说说我所理解的中国华融

  

  最近发现投资者朋友们对中国华融(HK:02799)争议颇大,连@云蒙这样的大V也连发几篇文章分析,看完后觉得意犹未尽,刚好工作上与华融有较多交集,就谈谈个人对华融的看法。

  首先抛开二级市场不谈,现实中如有同业向我咨询华融是家怎么样的公司,值不值得合作?我肯定是毫不犹豫的告诉对方,“这是中国最牛的金融机构之一”,如果华融做不了的业务,你找其他三家也做不了;如果一笔融资华融3个月搞不定,其他三家更搞不定。

  可能这说法有点武断,及伤害到其他几家的感情,但至少在我工作所在区域内及了解的信息里,的确是这个情况。

  我们公司的业务范围主要在长三角的核心城市,属于长期的融资方,与四大AMC(资产管理公司)都有合作。与华融长期合作的分支机构是周边省份的一家省属分公司,在其集团公司内部,属于榜样级被学习的标的。

  之所以特意强调该分公司的背景及业绩,因为这是其集团体系内属于权限颇高能自主审核创新业务的分公司,因为其优秀,所以覆盖的业务范围也广,属于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型,可以从其业务范围来推导集团层面的业务构成情况。

  主营业务:不良资产处理

     

  这应该是最容易读懂得一项业务,持有AMC牌照的公司才能承接金融机构给出的不良债权,以3-5折的价格承接,然后处置获利。

  单从业务角度讲:首先银行端的不良债权,通常它是有抵押的,如果一切按规则办,质押率应不低于60%。

  例如100万的资产,银行借出去不超过60万,最后这60万坏账以3-5折的价格卖给AMC公司。即AMC公司以20万-30万的成本,获得处置100万资产的机会。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知道这里的空间有多大。

  那现在AMC通常的处置方法是怎么样的?很简单,直接卖给2手的坏资产处理公司或者个人,这些2手的公司直接通过银行拍卖来实现退出。

  看完后大家有没有觉得这毫无技术含量。没错,这里的确毫无技术可言,完全就靠着牌照在赚钱。一个成本3000万的坏资产,卖4000万已经符合公司要求,但是法拍可以卖7000万,这里资产给谁,怎么给,就存在巨大的权利寻租空间。

  这里要明确一点,过去华融从150亿发展到现在1800亿就是在这样情况下实现的。或许存在利益输送,没有追求利润最大化(同理可以想象AMC公司的利润挖掘空间有多大)。

  同样反推到赖事件上“疯狂买壳,装入不良资产,暴涨暴跌”,就很容易理解了,因为可以给自己控制的公司低价的不良资产,洗干净后在上市公司平台以高溢价退出,这巨额的利润如何不导致股价爆炒。

  所以对于该点上媒体的解读我认为是有误的,这伤害的是过去华融的利润,而非未来。如果今后就能纠偏,甚至可以理解成利好。

  综上所述,在目前这种简单暴力的经营模式下,AMC公司已经能取得这么高的ROE(净资产收益率),随着今后资产运营能力的嫁接,离利润率的天花板还很远。

  所以,就算目前回归主营的思路,也是大有可为的。

  非金债业务

     

  这块不是华融一家做,四大AMC公司都在做。

  至于什么是非金债,网上很多解释了,搜一下就懂了,目前也并不重要了:一、这块业务目前已经停了;二、没停的时候也都是当成一个渠道来做融资业务。

  非金债不是重点,重点是最终的钱放到了哪里,底层资产抵押的情况怎么样。

  这里就要提到AMC类公司另一块的业务——类银行业务,以约10%-12%左右的成本(看市场环境)提供企业资金,用于并购、拿地、定增等各类五花八门的投资。

  完全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贷款行为,风控要求和银行差不多,但是手法上会更灵活,时间上也更能配合企业要求,所以也是目前市场融资渠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当它们完成融资后,会将它们对企业的债权转手卖给银行,因为华融AAA的信用评级及财政部的背景做担保,所以通常银行买的成本通常会在6%左右,这里就存在3%甚至更高的利差。循环反复之后,这个也就成了高负债率经营的原因。

  对于这点,市场评价说看不懂或者风险很大,个人认为是不存在的。

  资金投向主要两块:

  1、二级市场定增或者并购。

  这个用股票做质押,会要求有个兜底方;即使今年股市大跌,但是可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是每年调整的,这类的坏账应该已经在报表上体现了,半年也不会有多大的雷,何况A股上真正债务违约的也就这么几家,整体概率上还是很低的;

  同样由于架构上的设计,很多在F10看到的由华融子公司出资完成定增的投资,其背后是有一个担保方的,这并不能简单的理解成一个纯粹的投资行为。通常是担保方保本保息,超额收益分成。

  目前所说的投资端诸多的踩雷,我的理解是远没有市场传的那么悲观。

  2、房地产行业。

  16年之前1:9配资拿地,17年后开发资金或者并购资金等,但是通常都是要求土地质押,融资金额为已投入资金的50%-60%不等(具体看城市)。

  房产都没崩盘,地价怎么崩的了,就算崩了,还有50%的安全垫在;说能产生多少坏账,我也是不怎么信的。

  单就华融而言,据我了解,他们在地产圈主要的策略类似白名单准入机制。

  例如目前就给前50的开发商提供资金,此类头部的企业调配资金能力较强,就算单个项目出问题了,为了维持主体信用,还是能从其他地方调配资金的。

  再说,再不济坏资产处置还不是老本行么。何况现在头部房地产企业哪家出问题了,除了阳光城(SZ:000671),碧桂园(HK:02799)也只是传传而已。就算真出问题了,不就是个主营业务接手的事。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其在业务层面是没有问题的,就像开头我提到的合作单位,目前已经基本完成全年的指标了(赖在位时定的指标)。

  最后谈谈媒体报道的内容

     

  说真,我是7月才开始关注华融的股票的,这时才注意到有这么个报道及这么便宜的华融,也是特别好奇,这个4月的报道居然有这么大的杀伤力,但其内容仔细分析是经不起推敲的。

  1、 大部分资金投向房地产

  作为一个资金方,自然是追求安全性和高成本,在中国除了房地产,还有谁?这可能是个ZZ错误,但从商业角度,无可置疑;

  2、 海外大量发债

  16年之前美元债华融最低的发的几期应该都是2%几,今年最近一期才4.6%;国内借出最近的成本最少10%,这么高的利差在,经营角度这么便宜的资金再多也不嫌弃多,不认为有问题;

  3、 天元锰业

  主要就是没有抵押物,工业类企业抵押物本来就不像股票和房地产那么直接,投资房地产要举报,投资工业类也要举报,现在是天元锰业债务违约了还是破产了(未查到上述消息),这个举报完全就是为了找事而找事。

  何况商业上的决策本身就都会带一些赌性,而且此类大决策应该都是集团投委会过的。

  其他的模糊性形容词就不去分析了。

  我们可以明确的是,一个能带领企业从零起步,10年规模增长几十倍的企业家,绝对是一个很具备管理能力和商业天赋的人。所以我不认为赖的问题会影响华融过去利润的真实性。

  最后总结下,我的个人观点是觉得这是家极其优秀的公司,具备优秀的管理层及行动上的高效性。这并不会因为换个董事长就改变。

  而且公司目前已经发展到这个规模,更多的是靠整个机制和企业文化在运转,换个掌门人不会有太大的区别。

  觉得华融资不抵债、要倒闭这类说法不知道怎么去评价,财政部的亲儿子也能破产的话,那中国的任何企业都不值得投资了。

  主营的利润率就在那里,利差就那里,这两点谁也改变不了;华融的权益类资金就在那里,这点也改变不了,唯一能改变就是杠杆率低一点,roe低一点,再低,行业平均在那里顶着了。

  商业角度来看,过去几年存量业务在那里了,产生的利润是挡不住的;下降的无非是近年的增量,但是今年的利差估计超过6%,利润率摆在哪,利润也不会低。

  抛转引玉下,很多情况也只是以管窥豹,未必准确,欢迎指正。股价啥就不说了,这方面有大把的专家,就是希望给坚定的人多点信心。

  来源:http://www.gongchang.fund/news-detail-18731.html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