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点汽车沈海寅:20亿人民币,造智能电动汽车的“小米” | 联想之星十年十人

  《联想之星·十年十人》今天的对话嘉宾是:联想之星创业CEO特训班第十期学员——奇点汽车CEO沈海寅。

  过去几年,造车行业颇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之感。

  国外有特斯拉,国内更有各家争奇斗艳,与炫酷的概念车相对的,是频发的事故、高昂的价格以及尴尬的量产难题,而贾跃亭造车的一地鸡毛,更是让造车屡屡招致非议。

  同样是专注智能电动汽车造车,奇点汽车CEO沈海寅认为,如果选择合作生产,造车并非有人“吹的需要那么多钱,20亿人民币足够了”。

  在沈海寅看来,行业乱象的本质是,看上去这么多造车企业,真正在造智能电动汽车的企业,一只手就数得过来。“只需要切两刀。第一刀区分正经造车的和不正经造车的,第二刀从产品层面去切,看造的是传统的功能型电动汽车,还是智能电动汽车,不正经造车的和造功能汽车的企业都不会留到最后。”沈海寅说。

  奇点汽车成立于2014年10月,2015年5月,沈海寅卸任奇虎360副总,以CEO身份加入奇点汽车。

  沈海寅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曾在汽车零部件行业工作五年,后来转战互联网行业,在日本先后创立3家互联网公司。在加入奇点汽车之前,沈海寅在奇虎360负责智能硬件业务和智能硬件投资。

  有媒体笑称他是“智能电动车的跨界打劫”,的确,互联网行业背景在他思考造车时给予了他一些不同的思考角度。

  他参照智能手机从功能机到智能机的突破,来比对传统汽车到智能电动汽车的进化。功能机的功能是极其有限且固定不变的,而智能手机的功能可以不断延展,摄像头可以用来拍照、直播、玩抖音、人脸识别等等。智能电动汽车就如同智能手机,即使在交付给用户之后,其功能也可以不断增加。这是奇点对智能汽车的根本定义。

  在谈到智能电动汽车爆发潮时,他同样以智能手机发展史为参考系。自2007年苹果推出第一台iPhone,2010年雷军开始做小米,2010年到2014年,中国迎来了智能机换机潮。因此,沈海寅预测,2020年到2025年可能是智能电动汽车的爆发潮。

  奇点正卯着劲儿冲击这个时间窗口。2017年4月13日,奇点汽车的首款智能电动汽车量产车型——奇点iS6预览版正式亮相,车长4900mm、轴距2960mm,定位于中大型SUV市场。计划在2018年下半年上市,售价区间为补贴后20万-30万元。

  沈海寅表示,奇点汽车是为成长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一代用户打造的,在整体外观设计上,奇点iS6兼具时尚个性和科技智能元素。

  如果让沈海寅用一句话来说服消费者购买奇点iS6,他脱口而出:“二十多万的价格,四五十万的配置,百万豪车的智能系统,无价的是我们的匠心和情怀。”他想用小米模式造中国的特斯拉,而奇点汽车的愿景是,让每一次出行都成为美好的记忆。

  奇点汽车CEO沈海寅

  以下为联想之星(简称“LS”)对话沈海寅:

  智能电动汽车的根本在于功能可延展

  LS:你如何定义“智能汽车”?

  沈海寅:今天有这么多企业进入汽车行业,可能是最近二三十年中最密集的阶段。其中大部分企业做的是传统的电动汽车,只是把油改成电而已。但我们做的是智能汽车,智能汽车遇到的最大挑战就在于,这件事情谁都没有做过。汽车的整个架构,电子电器的架构,从软件到硬件的架构都是全新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搭建全新的架构,同时这个架构能让供应商接受,期间需要做大量工作,我认为这是最初从产品层面上来讲比较难的一点。同时你需要平衡,如果你走得太远了,可能难度太大,走到一半就走不下去了;如果你只是稍微突破一点点,可能你的车跟别的车差别就没有那么大。

  LS:和传统汽车相比,智能汽车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沈海寅:我举一个例子,今天的智能手机和以前的功能机区别在哪?之前的功能机所有的功能在这台手机 给用户的时候就确定下来了。有拍照功能、导航功能等等,假设有20个功能,我用这款手机两三年时间,它的功能还是这20个。但智能手机的硬件是一个平台,上面有一个操作系统,所有的硬件都对软件开放。比如摄像头在功能手机时代就是为拍照一个功能服务的,但今天,摄像头可以用来拍照、直播、玩抖音、玩AR游戏、做人脸识别等等。功能不断延展,可以是无限的。

  说回到汽车,功能可延展也是奇点和传统汽车不一样的地方。现在的汽车,哪怕你买一辆劳斯莱斯,从你把它买回来到你把它用废为止,它的功能不会增加一点点,我们称之为功能汽车。未来智能汽车是什么概念呢?它就像智能手机一样,硬件可能没有扩散,但我们的传感器以及所有执行机构都是可以连在一起的,上面的软件发生变化以后,我们的功能就会增加,所以这辆车可以不断增加新的功能,即使在它交付给用户以后也是如此。这是我们对智能汽车的根本定义。

  奇点iS6

  2020年将迎来智能电动汽车爆发潮

  LS:现在有这么多新的造车企业出现,你对终局的判断是怎样的?

  沈海寅:行业里看起来有这么多企业,其实真正在造智能电动汽车的企业可能一只手就数得过来。我们来切两刀,第一刀区分正经造车的和不正经造车的。很多造车企业借造车这件事向各个地方政府要资源,圈了一大块地之后去做其他事,造车只是他们的一个手段而不是终极目的。这一刀就把大概三分之二的企业切出去了。剩下的三分之一,从产品层面去切,看造的是传统的功能型的电动汽车,还是智能的电动汽车,这一刀基本又可以把剩下企业当中的三分之二切掉了。不正经造车的和造功能汽车的企业都不会留到最后。

  LS:造车到底需要多少钱?

  沈海寅:造车这件事,如果不是自建工厂的话,我觉得20亿人民币足够了。

  工厂完全可以用债权的方式去做,银行是愿意做贷款的,毕竟你的土地、房子、设备都在那儿,所以完全可以通过传统制造业的方式去做,不需要股权融资,这一块是实体经济,可以单独考虑。但造车本身的费用比如研发费、供应商定制的模具费等,银行是不会给你贷款的,这一块不会超过20亿。

  LS:这个市场在什么时候会迎来一个大范围的爆发?

  沈海寅:我觉得会在2020年,我们现在就冲着2020年去努力。2007年,苹果推出第一台iPhone,开创了智能手机市场,2010年雷军开始做小米,2010年到2014年,中国迎来了功能机到智能机的换机潮,之后进入平衡期。

  对于汽车来讲也是一样,我觉得2020年会开始进入智能电动汽车真正上量的时间。经过大约五年时间,到2025年,智能电动汽车可能会占据乘用车20%的比重。所以从2020年到2025年是智能电动汽车最关键的时期。

  高性价比的 “中国特斯拉”

  LS:奇点是如何打造品牌差异化的?

  沈海寅:首先,汽车行业不是赢者通吃,因为每个人喜欢的汽车品牌和外型都不一样。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做智能汽车定位在中端会更好一些。定位太高端,作为一个新出的中国品牌,很难撑起来,而如果定位低端,智能化会非常难做,成本压力非常大。和其他中端品牌相比,我们抓住两个点:科技感、时尚感,我们所有的市场活动都是围绕这两个词去进行的。

  LS:你之前在日本也有过几次创业经历,这次创业和之前有什么不同?

  沈海寅:造车是一件非常综合的事,它对我最大的挑战在于,以前做一件事是单领域的,公司基本上是互联网公司的氛围,员工的文化背景相近。但参与造车的是两波人:一波来自互联网相关行业,另一波人来自传统汽车行业,他们的文化背景完全不一样,让他们彼此融合挺难的。传统汽车行业出身的人讲究按步就班,每一步都按照研发周期来;互联网出身的人讲究快速迭代,每一步都通过用户的反馈去做,这两波人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会产生极大冲突。

  我们公司内部定了八个字:敬畏传统,大胆创新。首先你必须敬畏传统,要把车造出来,必须按照规范流程走,互联网出身的人要对传统抱有敬畏之心。而对于汽车行业出身的人,要鼓励他大胆创新,突破原来的惯性思维,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优化流程。

  LS:过去十年,创投市场是一个水大鱼大的市场,你也经历了这个市场,未来十年,你有什么十年愿望?

  沈海寅:我们公司的愿景是,让每一次出行都成为美好的记忆。这个愿景把我们未来十年要做的事归纳得比较清楚了。现在,因为堵车、交通事故、空气污染等等原因,出行常常不是一件美好的事。我们希望用十年时间解决其中一部分问题,比如通过智能驾驶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我们有夜视仪提高夜间行车的安全性;疲劳驾驶检测可以在检测到你疲劳时自动把空调打开,降低温度,让你清醒一些,未来甚至可以做到在你疲倦时自动把车停到路边。科技进步将使我们出行变得更加安全、方便、环保。

  一句话概括我们的业务就是,用小米模式造中国的特斯拉。小米模式就是高性价比,而且,我们不仅将汽车定义为一个交通工具,它更是一个机器人,我们按照造一个机器人的模式去造车。

  更多最新信息下载创业邦app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