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私募:重阳、高毅、景林、成泉上半年都亏了

  

  “三亏一赚”,是2018年上半年,中国百亿级私募机构们,所交出的答卷。

  话不多说,直接上图(下称榜单)。

  数据来源:朝阳永续

  虽然相比于“七亏二平一赚”的股市定律来说要好得多,但对于追求绝对收益为主的百亿级私募而言,这样的业绩显然不尽如人意。

  药师就此事走访了各家私募,并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找到了百亿级私募盈亏的真实原因。

  亏损篇

  作为典型“靠天吃饭”的行业,私募们想要在弱势行情下实现正收益,绝非易事。

  从前述榜单来看,采用股票多头策略的私募,几近团灭。

  被称为私募界“广州三杰”之一的新价值掌门人罗伟广所管理的产品,今年以来的跌幅已超过30%,位列榜单倒数第一。

  此前,因押中雄安一战成名的成泉资本,业绩遭遇滑铁卢,排名倒数第二。

  此外,北京和聚投资、景林资产、高毅资产、拾贝投资、千合资本、朱雀投资、淡水泉等百亿级私募也纷纷折戟。

  究其原因,莫过于此轮行情的调整力度,大大超出了私募们此前的预期。

  其中一家百亿级私募的负责人曾表示,“此前,大多数机构的持仓水平还是很高的,多家百亿私募的仓位均在8至9成,有的甚至接近满仓,多家50亿左右的私募仓位也在5至7成左右。”

  从其提供的一份行业配置清单来看,过去三个月,尽管该私募在行业配置比重上做了调整,但仓位仍维持在9成仓左右。

  最终的收益,想必药师不说,各位也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

  面对市场超预期的调整,股票多头策略的失效无可厚非,但宏观策略的“失灵”,却让众多投资者颇感意外。

  作为国内主打宏观策略的头部公司,凯丰投资今年以来的欠佳表现,引来市场人士的广泛关注。

  根据一位接近凯丰投资的人士透露,公司此前对行情判断过于乐观,一直未减仓。

  他进一步表示:“公司管理规模的扩大,对冲头寸已无法抵消股票的下跌,加之原负责黑色系研究的经理离职,商品期货的投研能力下降,最终未能贡献正收益,这双重因素的影响,最终反应到了产品业绩上。”

  盈利篇

  亏钱的私募遇到的问题都是相似的,而赚钱的私募却各有各的“捞金术”。

  作为上半年当之无愧的强势天团——债券私募,占据了榜单正收益的半壁江山。

  其实,在私募江湖中,债券私募一直扮演着“闷声发财”的角色。

  在这个圈子里,出色的机构必须具备很高的专业水平,信息渠道、交易人面,以及客户资源。

  上述每一项资源都需要很长的时间和经验沉淀,且往往系于一人或几人身上。

  由此,形成了行业人物自成圈子、且规模落差巨大的特点。

  债券私募上半年整体表现出的强势毋庸置疑,但最大赢家却是来自主打股票多空策略的上海保银投资。

  在业内人士看来,通过买入被低估或具有成长空间的股票,形成多头组合;同时,通过融券卖空股票或者直接卖空股指期货等方法,建立相应的空头头寸,从而达到降低投资组合波动的效果,这就是股票多空策略。

  作为市场中为数不多,始终坚守该策略的百亿级私募,你会发现在牛市中论收益排名的话,是很难见到其身影的,正因为这份坚守,才换来了现如今的成绩。

  让我们直接看图:

  公司代表产品,成立三年来,获得了近70%的收益,而最大回撤仅有5%。

  要知道,这是经历过“股灾”和“熔断”后的成绩。

  公开资料显示,作为上海保银投资的核心人员,王强拥有超过20年的中国市场投资经验,15年的香港市场和美国市场投资经验,算得上是见过大风浪的人。

  相比于国内其他家百亿级私募,上海保银投资算是相对比较低调的。

  在为数不多的媒体报道中,药师找到了其赚钱的奥秘所在。

  按照王强的话来说,主要依靠以下三点:

  首先,是找到行业里最好的人;

  其次,保银每个基金经理只专注1-2个领域,确保对专注的行业和企业是研究最深入的;

  最后,对企业熟悉程度高,保银是市场第一家采用爬虫技术收集企业信息的公司,对被投企业情况非常熟悉。

  以上,赚的小赚,亏得巨亏,令基金经理备受煎熬的2018年上半年已经过去,祝他们下半年好运。

  来源:http://www.gongchang.fund/news-detail-18644.html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