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通芯城,“问题”IC电商的新局面

  

  头顶“中国最大IC电商”名号的科通芯城(HK:00400),这两年过得并不如意。

  资本催生双位数竞争者,这个还不算稀奇;

  “不明来路”的沽空机构,抓住资金紧张的弱点暴击,打得科通有苦难言。

  本来感觉科通这家“问题”电商已经没啥看点,但一则其与百度合作“AIOT”战略的快讯,让我重新对其燃起了兴趣。

  有一句话鸡汤文叫做“打不死你的磨难,会让你更加强大”。

  那么,身前是AI、IOT(物联网)和5G共振的罕见大风口,背后是同样高举“AIOT”战略的小米港股IPO催化,同一板块的科通会否迎来重估呢?

  01

  长期驻扎“风口”的科通芯城

  从传统眼光看,任何公司都无法摆脱固有的生命周期,但科通是一个异类。

  定位决定高度,如果你将它视为IC(集成电路)分销商、IC电商,那将是大错特错。科通是一支“集中创业者,跨时代常驻风口的铲子票”。

  为什么这样说?你先记住:创业有周期,创业者没有周期。

  PC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物联网时代、人工智能(AI)时代——不管创业的周期或者说风口如何变幻,创业的主力军总是那一拨人。

  科通以IC元器件为入口,以“AIOT”为抓手,牢牢掌握每一波创业者。

  在行业导入阶段与泡沫起舞;

  在行业成长、成熟阶段享受指数级增长的红利;

  在行业衰退阶段又是一个新的风口崛起之时。

  我随意列举一些知名的科通客户:

  堪称BTC产业隐形帝国的比特大陆;获首块互联网汽车车牌的小鹏汽车;火爆的IQOS电子烟;还有共享单车、无人机、扫地机器人……

  【来看“悬浮的云朵音箱”】

  上面这些大概定性的说了下我理解的科通,但并不足以面向行动指导投资。因为每一家公司都有血有肉,没有细节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不提2014、2015年多家拿到融资的IC电商的价格狙击;

  光是2017年“不明来路”机构主导的沽空危机,就吓破了不少投资人的胆。

  仔细审视,你会发现科通是家颇有看点的公司。从感觉上有点类似英伟达(NVDA)、迅雷(XNET)这类困境反转的公司,尤其是刷到一则其与百度合作的快讯之后:

  硬蛋在AWE 2018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上宣布,与百度、云知声、奇点汽车、艾米机器人等多家AI企业达成合作,正式启动“AIoT计划”,旨在帮助产业链上游的AI技术提供商与下游的IoT硬件厂商对接,将AI技术应用到IoT场景中,加快中国IoT产业向AIoT产业转型。

  02

  与百度、三星等巨头合作“AIOT”战略

    

  进一步挖掘资料,我发现科通联手的巨头,并不仅仅是“All in AI”的百度。

  早前,科通就与Mobileye资源互换,在搭建ADAS(辅助驾驶)、以及更高级的自动驾驶应用场景有合作;

  2017年12月15日科通发布《自愿公告》显示:Q4加快发展硬蛋业务,引入科技巨头的底层技术。比如引入三星ARTIK™智能物联网平台。

  《自愿公告》还显示,科通调整了未来发展的重点,确立“硬蛋平台产业化+IC电商”双引擎的发展模式。

  种种资料显示,科通未来最大的看点无疑是硬蛋平台(注意,硬蛋平台并不是刚成立,但却是刚刚提升到双引擎的战略高度)。也许你还云里雾里,不知道硬蛋到底是什么,我说一下自己的理解,先贴上硬蛋的官方资料:

  IOT(物联网)项目20000+;供应商15000+,注册用户1000万+;主攻领域有智能汽车、智能家居、机器人和芯片——硬蛋是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领域的创新创业平台。

  硬蛋平台当属科通最大的基本面转变,年均烧钱1000万美元却产出寥寥的它,如今也开始挣钱了。

  硬蛋平台的盈利模式(产业化变现)开始清晰:综合自身技术、渠道方面的优势,帮助平台上细分产业的客户,快速实现产业升级。

  易造机器人平台,服务了超过1000个机器人创新项目,300家机器人上下游供应商。年交易额超10亿元,引入第三方投资者将产生2.67亿元收入;

  利用Mobileye的技术,为小鹏汽车装上了辅助驾驶系统,预计明年产量3万台以上。另外,与无人驾驶上游企业百度、下游企业奇点汽车的合作,使硬蛋空间在无人驾驶领域的产业化更有想象力;

  比较好玩的是,除了机器人和无人驾驶这些高端产业,硬蛋还有些接地气的客户。“寿桃上色、蛋饺分拣、贴膜机”,AI技术还能渗透进这些一般的工业化改进。

  “硬蛋平台成功产业化,孵化的10亿级销售额公司,不止易造机器人一家”,科通芯城内部人士表示。目前看来,科通链接创业者+产业化变现的路子前景不错。

  巴菲特说“投资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找到那条又湿又长的雪道 ”,科通的身前是否有这么一条雪道呢?

  03

  又湿又长的雪道与小米“催化剂”

  对于AIOT的前景,恐怕很多人还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请你回头看看,过去几年政策在推什么:

  2016年十三五计划里的各种“战略行业”;2017年末的中央经济会议里的“中国创造”;2018年的独角兽CDR…

  综合起来看,科学技术“裂变型”产业AIOT——AI(人工智能)、IOT(物联网)、5G——的大框架已经搭建了起来。

  AI领域: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20年我国AI技术应与世界先进基数同步,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

  IOT领域:工信部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达7500亿元,2020年将超过1.8万亿元。随着NB-IoT标准正式推出,移动甚至拿出10亿元补贴模组,未来终端加速普及必然带动芯片(核心的IC元器件)需求爆增。

  5G领域:唯有5G技术才能在可靠性、速率和延时要求方面,支撑起超过百万亿级的物联网应用规模。

  当然,重量级选手“大基金”你可别忘了,二期募资超过一期达到1500-2000亿元的规模,而所撬动社会资金3倍于募资规模。这些钱将直接投资于IC(集成电路)企业。

  未来很多年,市场规模急速扩大会直接带动科通的成长。这样来看,我说科通的AIOT战略有条长长的雪道,你肯定不会反对。

    

  除了长长的雪道之外,2018年还有个利好科通的“催化剂”,那就是小米IPO。

  小米是全球最大智能硬件IOT平台(接入量超过8500万台),覆盖手机、TV、路由器、扫地机器人等产品。2017年11月,小米在其IoT开发者大会上宣布与百度达成合作,依托后者的AI布局联手共建“AIoT”生态。

  1000亿美元估值的小米港股IPO,必然会让市场对模式大同小异的科通价值重估(后者即使是业绩下滑,估值也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如是,基于硬蛋平台的“AIOT”模式变得清晰,市场空间广阔(雪道长),2018年小米港股IPO的催化,我觉得科通会有一些机会。

  但最佳的入场时机,还需要等待,这里不得不提到2017年被沽空的事儿。

  04

  利空出尽是最佳时机?

  当初还没确立“硬蛋平台产业化+IC电商”双引擎模式时,科通谋求扩张最大的瓶颈其实是钱。你知道,IC电商以及配套的供应链金融业务,都要投入大笔的自有资金。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利率早已市场化,贷款综合资金成本一、两个点,科通部分营运资金来自银行。

  本来2017年被“沽空产业链”盯上(后来质疑点都一一回应了),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就像中概股在美国没被那帮律师起诉个十次八次,你自己都会不好意思。但是作为连锁反应的银行抽贷,着实让科通被挤兑的很惨。

  科通的股价也随之大跌,当然当时估值不低,也是股价迅速跳水的原因。

  随后科通控制自营IC电商的扩张,暂缓运营供应链金融业务积极回笼资金,终于在Q4稳住阵脚。

  2018年3月27日,科通发布2017年业绩公告,全年收入96.14亿元,净利润3.02亿元。自此,因做空而调整运营策略,导致当期业绩下滑的影响,已于隔日股价下跌中消化。甩掉包袱的科通,PE为16,估值还算比较合理。

  年报公布后,可能受美股影响等股票也出现了波动,但今天已经企稳,长期看好。而且公司已经进行了回购,从侧面反映出公司现金流问题已经解决,笔者对公司的成长恢复更有信心。

  从长期看,科通向好的趋势还是挺明显,你是怎么看的呢?

  转载请注明来源:科通芯城,“问题”IC电商的新局面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