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对卡特彼勒的影响有多大?

  过去一段时间,道指成分股的下跌反映出,投资者对中美贸易战的担忧。

  跌幅排在前10的个股有:波音(NYSE:BA)、杜邦(NYSE:DWDP)、通用电气(NYSE:GE)、卡特彼勒(NYSE:CAT)、联合科技(NYSE:UTX)、美国运通(NYSE:AXP)、沃尔玛(NYSE:WMT)、家得宝(NYSE:HD)、宝洁(NYSE:PG)以及3M公司(NYSE:MMM)。

  宏利投信表示,市场对贸易战影响蔓延的消息深感担忧,进而波及到科特彼勒和波音的股价。

  其中卡特彼勒作为工程机械领域备受青睐的重量级公司,无疑受到了市场的密切关注。

  01

  强劲走势

  过去几年,卡特彼勒走势强劲。其股价在短短两年内,从60美元上涨至173美元。

  该公司2017财年的优异表现,无疑给股价提供了有利支撑。

  去年Q1,科特彼勒收入和利润均实现了10个季度以来的首次同比增长,这主要得益于其削减成本的举措,以及亚太地区建筑业的强劲表现。2017财年,该公司销售额增长10.3%,至455亿美元。2012-2016年期间,该公司销售额曾下滑了40%以上。

  2017财年,科特彼勒净利润为12.6亿美元,经调整后的每股收益从2016财年的3.42美元增至6.88美元。受资源行业的需求推动,截至2017财年末,该公司未交付订单额上升至158亿美元。该公司2016财年的净利润下滑了36%。

  预计这种势头将延续至2018财年,公司管理层也预计本财年每股收益在8.25-9.25美元。如果取中位数的话,本财年每股收益增速为27%。

  02

  2018财年展望

  卡特彼勒近期在公司内部宣布,将关闭旗下位于德克萨斯和巴拿马的两家工厂,并考虑关闭伊利诺伊州的发动机制造厂,此举或将导致裁员880人。这项计划旨在提升盈利水平,并更好地应对行业周期。

  该计划力争将公司调整后经营利润率提升至14-17%,年销售额达到550亿美元。

  但上述决定不仅导致了管理层的变动,也促使穆迪下调了卡特彼勒的评级。

  自2013以来,该公司旗下建筑、能源和运输资产已收缩逾40亿美元。尽管关键市场的复苏推动生产加速,但卡特彼勒越来越多地依赖临时工来应对需求的升温。截至2017年末,该公司全球范围全职和兼职工人数量总计116,700人。

  另外,该公司更多地把资金用于扩大服务业务,以及巩固电子商务业务,而非建立新工厂。

  排除中美贸易紧张关系的影响,北美住宅、非住宅以及基础设施市场的持续增长,将使建筑业受益。特朗普宣布的基础设施开支计划将成为重要推动因素。

  就资源行业而言,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令矿商利润增加,以及美国的税改,均促使它们考虑扩大资本支出,卡特彼勒无疑会成为受益者。

  分析师预计,卡特彼勒2018和2019财年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5%和16%。

  03

  贸易战的影响

  然而在分析师看来,中美之间围绕贸易领域的紧张关系,将使卡特彼勒的业务面临阻力。

  特朗普对进口钢铝分别征收25%和10%的关税(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亚、阿根廷、巴西、韩国和欧盟得到豁免)。此举看似为了提振美国钢铁企业,但真实的意图指向了中国,因为中国的钢铁产能几乎占到全球的一半。

  上周,特朗普又宣布针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500亿-600亿美元的关税。中国随即也拿出了自己的应对措施。这将市场对中美贸易战的担忧提升了N个档位。

  目前尚无法对卡特彼勒将面临的影响进行量化,但分析师从以下的视角进行了解读。

  作为机械制造商,卡特彼勒对钢铁和铝的用量巨大。钢铝关税无疑会导致其成本上升,产品竞争力下降。

  该公司投资者关系总监表示,关税的影响短期内还不会显现,因为该公司在供应链中使用长期定价合约,以对冲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风险。这类合约的期限最多为半年,因此关税对卡特彼勒的影响可能要到今年下半年才会显现。

  中国是卡特彼勒的重要市场。该公司美国以外的业务中,有一半以上的销售额来自中国。

  2017年,卡特彼勒销售额近25%来自亚太地区,其中中国占比近乎一半。

  卡特彼勒中国区董事长陈其华表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已成为推动该公司业务发展的重要动力。卡特彼勒还让旗下融资子公司助力“一带一路”战略,向相关中资企业提供贷款,弥补资金缺口。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目前的规模达到1万亿美元,覆盖了亚洲、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

  但随着中美贸易紧张关系升级,在中国的美资企业不可避免会受到影响。

  美国最可能遭到中国贸易报复的领域是农业,其中大豆是重点。中国目前是美国大豆最大的进口国。中国的反击措施可能会抑制大豆需求,进而影响到卡特彼勒旗下的农业机械业务。

  转载请注明来源:贸易战对卡特彼勒的影响有多大?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