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山多加》:幕末时期的东京爱情故事

  [摘要]对江户的兴趣,被神奈川写成了历史小说《村山加多》,在用细腻的笔触还原江户幕府时代风物的同时,这本小说试图以失败者的视角重新审视历史。

  历史上的井伊直弼是个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时代周报记者 程洋 发自广州

  旅日历史文化学者神奈川是个80后。国内博士毕业后,神奈川到早稻田大学做起了访问学者。“早大坐落于东京繁华的新宿区,附近高楼林立,一派大都市景象,可细看地图,四谷、百人町等都是从江户时代沿用至今的古老地名,藏着许多或伤感或浪漫的历史传说。从此我对‘江户’起了浓厚的兴趣。” 神奈川自述。最后,对江户的兴趣,被神奈川写成了历史小说《村山加多》,在用细腻的笔触还原江户幕府时代风物的同时,这本小说试图以失败者的视角重新审视历史。

  1858年即日本安政5年,时值日本幕府统治末期。这一年,当得知昔日情人井伊直弼身处险境时,身为艺伎的村山多加将自己在衹园打探到的情报全盘托出,一封写满倒幕派人士姓名的信笺,从京都缓缓飘落在井伊直弼的案前。密报上的倒幕派有藩士、大名,还有公卿显贵……正是这封密报,引发了日本史上最为严酷的镇压运动“安政大狱”。攘夷派的数百名仁人志士,先后在京都、江户和各藩被抓,投入监狱后多以剖腹、斩首告终。无数人头落地,可谓“一封情书引发的血案”。

  更想写“败者”的故事

  时代周报:在日本历史上,幕末时期错综复杂,创作之前,你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神奈川:幕末是复杂的时代,是新旧势力死斗、杰出人物辈出的时代,因此我将第一部小说的时代背景定在这个时间段。我个人认为:历史小说不必百分之百遵循历史,但必须铺陈出独特的时代氛围,不然历史小说就没了存在价值。落实在具体创作上,大到人物的语言特征、行动模式,小到服饰化妆、房屋陈设都要有一定依据,不能天马行空地随意架空。

  在创作前,除了阅读江户时代衣食住行相关的史料,我以东京和京都两地为中心,参观了若干家博物馆,反复观摩江户晚期和幕末流传下的文物;还采访了博物馆的生活史研究人员,通过交谈与书信印证自己的想法。总之,我以各类史料、文物为基础,再用文字来复原100多年前主人公们的生活。

  时代周报:为什么会选择幕末时期当作历史小说的背景?

  神奈川:我国历史读物很爱断言“历史的必然”,我个人认为历史固然存在必然性,但在特定时段、特定事件中,偶然性往往发挥很大作用。所谓时代大潮浩浩汤汤,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句话不能说全错,但也不是绝对真理。幕末是新旧交替的时代,开国派和攘夷派矛盾尖锐,幕府将军的继嗣问题也同时爆发出来,江户幕府成了矛盾的集中地。将军孱弱,《村山多加》的男主人公井伊直弼是实际上的幕府领导者,他必须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人不是机器,他的出身、经历甚至感情生活必定影响他的判断,进而影响到幕府所采取的政策、所走的路线。在《村山多加》里,时代背景只是衬托,我更多地把目光聚焦到一个个“人”身上,力图通过他们的抉择去深入分析他们的内心,去努力读懂那些百余年前的人们,并把他们呈现给读者们。

  时代周报:历史上的井伊直弼是一个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你在写他的过程中,如何面对人性的复杂?

  神奈川:在日本,历史小说是颇受欢迎的小说类别;在中国,历史小说也种类繁多,但主人公往往是历史上的胜利者,他们或是开创伟业的帝王贵族,或是立下汗马功劳的良相强将。我个人更偏爱“败者”,更想写败者的故事。

  有人说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败者往往被遮蔽、被污名化、被扭曲,井伊直弼就是典型的一位。他被称作“井伊赤鬼”,被视为保守势力的总头领、维新势力的不共戴天之敌,但是,他曾经是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爱与恨,有自己的追求和执着。作为世代受恩的“德川谱代家臣”,作为江户幕府的领导者,他对日本前途的关心比任何人都要多。所以,我想抛开脸谱化历史叙述的影响,从他的青少年时代开始挖掘,通过书信、文物等史料深度解读他的思想变化,去还原一个不那么刚毅勇敢,不那么心狠手辣的幕府老大。

  因为是第一次创作小说,技巧难免稚拙,也难有写作的固定“套路”。如果要举例,我觉得努力寻找人物性格的矛盾一面,以求更戏剧化的效果,也许算是我喜爱的套路吧。

  幕末研究新史观

  时代周报:幕末是日本史上一段激烈的动荡期,多方政治力量相互角逐,新思想不断冲击日益腐化的幕府统治,并最终发生了声势浩大的“倒幕运动”。你是如何看待这段历史的?

  神奈川:即使在研究氛围相对自由的日本,幕末史、明治维新史的“禁忌”也比其他时代更多些。中国人爱说“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这句俗语很好地形容了这一现象。以萨摩、长州等为代表的维新志士夺取政权后,一整套历史叙述很快被创造出来:江户幕府是反动势力的代表,企图一手拖住时代的车轮;维新志士与他们殊死搏斗,以鲜血换来明治维新的成功,从此日本的命运从黯淡走向光明。明治政府也有意识地推行一分为二、黑白分明的史观:江户代表野蛮落后,明治政府代表文明开化。这种史观的影响非常巨大,连我国读者熟知的作家司马辽太郎等都是它的拥趸。

  如今距明治维新成功已有150年,一些秘而不宣的史料逐渐解密,不少人惊讶地发现“维新史观”的矛盾:简单地把江户幕府当成落后代表似有偏颇,不少官员也是积极的开国主义者;而不少提倡开国的政治家,在幕末竟是与洋人势不两立的攘夷派。所以,近年来日本涌现出一股“江户潮流”,不光是研究者,连普通人也开始重新审视江户时代,重新解读幕末历史,这是非常令人振奋的现象。

  时代周报: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你持有怎样的方法论和历史观?

  神奈川:我更愿意用一种开放的眼光来看幕末史,头脑中不做任何预设。如果不设立场,在大量阅读史料的基础上,我们能看到不同人物演绎的历史。先设立场,即使在读到史料时也可能有意无意歪曲或裁剪,使它们与固有立场一致。杜赞奇先生认为,人们普遍采信的历史知识和理论实际是被权力有意识地组织和设计出来的,在这样的线性历史背后,隐藏着被遮蔽的“他者”的历史。如果对他者历史进行梳理,则可以展现出另一种模样的复线历史。虽然我只写了一本历史小说,但通过小说创作去呈现复线历史,用同情之理解、理解之同情去讲述他者历史,将会是我在未来创作时坚持的方向。

  时代周报:通过讲述村山多加和井伊直弼的故事,你想要传达些什么给读者?

  神奈川:我一直认为,时代变化或许沧海桑田,人性相对恒定,难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山多加和井伊直弼生活的时代虽与我们相隔百余年,但我们与他们依然可以相互理解。村山多加为了爱,宁愿舍弃一切,这种奋不顾身的勇气,现代女性理解起来没有任何困难。井伊直弼在家族责任和爱人之间左右为难,最终忍痛放弃爱人,这种两难的局面,相信很多男性也亲身经历过。“妖妇”“女谍”“赤鬼”“佞臣”,撕开这些粗暴的脸谱遮蔽,她与他原本是平凡的人,只是恰巧生在波谲云诡的时代,恰好处在关键重要的位置,因此他们不得不做出抉择,而这些抉择也或多或少影响了历史进程。我期待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将自己代入他们,去仔细想一想,如果自己面临那样的局面,自己会怎么做呢?

  日本人的“低欲望”与“小幸福”

  时代周报:你平时喜欢沉浸到故纸堆中发现历史的趣味,具体来说,这是一种什么体验?

  神奈川:和中国比起来,日本的历史短暂许多,可是在对历史遗迹、史料的保护上,常让作为中国人的我常常汗颜。想象力固然重要,但若没有坚实的史料做依附,想象力往往无所归依。我曾去井伊直弼的故乡彦根城探访,对着城池的碧水凝视,想象百余年前男女主人公曾在附近过着相濡以沫的生活。在井伊博物馆里,我亲眼看到井伊直弼手制的花器,看到他亲手写的书籍和信件。这样的感觉是凭空想象无法带来的,也是单纯阅读文字资料无法提供的,它们带给我巨大的冲击,百余年前的一幕幕好像在眼前重现。可以说,没有亲身体验,就没有《村山多加》这部小说。

  时代周报:中国人对日本人的印象,大体还停留在《菊与刀》上。通过研究日本历史,你认为日本人是什么样的?

  神奈川:提到日本国民的国民性,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到《菊与刀》。当然,鲁思·本尼迪克特的研究相当有独创性,不过,在半个世纪后的现在,日本人的国民性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此很难一一详述,只单说一些让我印象深刻的点。

  首先是敬业精神。日本人善于从平凡、甚至“低端”的工作里发现价值,哪怕是清扫、洗盘子,他们都愿意做到精益求精,并享有极大的精神满足。但是,有时他们的敬业会发展到极端:如果任务没能完成,很多日本人会无休止地自我责备,认为是自己努力不足。与日本人比较起来,很多中国人擅长推卸责任,失败都是外因导致,自己只是受害者。因为风格差别太大,日本人与中国人合作、共事时,严重程度不一的文化冲突时有发生。

  其次是知足。得益于大前研一的书,很多中国人知道日本已进入“低欲望社会”。确实,成长于平成时代的年轻人对生活的“低欲望”表现得相当明显。没好工作没关系,没房子没关系,不结婚没关系,没恋人没关系,没钱买奢侈品没关系……不过,虽然低欲望,他们却很擅长从生活中发现“细微而确实的幸福”:工作中的一杯咖啡,回到家的一罐啤酒,他们都会觉得相当满足。与他们相反,中国的年轻人常常处于焦虑状态,在很多人看来,没有学区房、没有大把钞票的人生都是失败的。

  时代周报:旅日多年,如果让你用几个元素勾画你心目中的日本,你会选取哪些?为什么?

  神奈川:比方说富士山。连日本人都认为它是日本的标志物,神圣庄严神秘,充满力量。比方说樱花。在日本人看来,春天不赏樱,似乎白过了春天。几乎没有日本人不爱樱花,普通人也许没什么哲学思考,就是单纯觉得美丽可爱。比方说上班族。工作日清晨,车站挤满了黑压压的上班族,西装革履,提着公文包。日复一日如此,他们似乎从不会厌烦。人人穿得大同小异,他们不觉得有什么不好,反而觉得安心。比如说味噌汤。也许有日本人不爱吃纳豆,但味噌汤绝对是日本的国民食物。有些去国的日本人怀念故乡,喝上一碗味噌汤,就依稀闻到了故乡的味道。作为中国人,我常常会想:中国似乎没有什么人人都爱的国民食物呢!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